浙江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前身是内科心血管组,始创于1970年,2001年正式命名为心血管内科。该科拥有47张床位, 有专家门诊和专科特色门诊。现有教授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医学博士3人、硕士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本科是浙江省儿童心血管疾病诊治实力最雄厚的医疗机构,同时还担任全省小儿心血管疑难杂症的会诊任务。1997年经省卫生厅批准为浙江省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目前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成员及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所在单位。
浙江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床边中心静脉压检测、心肺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床边除颤机、DSA心血管造影机等仪器设备,开展各种小儿心脏病的内科诊治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诊断和治疗。适应年龄范围为出生后1天至18周岁。
浙江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全国率先开展了介入治疗先心病,已完成介入治疗手术2000余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冠状动脉瘘、肺部动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肾动脉狭窄、肺隔离症、安装临时和永久起搏器,现年介入治疗量达300余例,介入治疗在全国儿童医院中名列前茅。对后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包括各种心肌疾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症、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各种心律失常等。
除了完成大量的医疗任务外,该科还承担着浙江大学儿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教学任务。开展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及厅局级奖4项。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培训班6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浙江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的常见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介绍:
据目前国内外统计资料,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7~0.8%,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15万左右,先天性心脏病成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外科手术存在损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所以人们尝试着通过一种非开胸的方法(即通过特种导管及装置由外周血管插入到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即所谓的介入性导管术。在过去的30年里,介入性导管术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尤其近10年来,由于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涌现,其治疗领域得到了大大的扩展,使部分先心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
1982年Kan等首先报道采用球囊扩张导管成功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并将此术命名为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u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 PBPV)。20多年来通过对PBPV的作用机制、适应证、方法学、手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随访及大量临床应用研究表明,PBPV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以成为替代外科开胸手术的首选方法。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适应证广,对于严重的肺动脉瓣狭窄,可在新生儿时期进行手术。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2月6日
星期四
2月7日
星期五
2月8日
星期六
2月9日
星期日